种粮大户成立“水利合作社”

发布时间:2014-06-27      新闻来源:农民日报

   

  种粮大户建立“水利合作社”年,利民农田水利合作社已经上报了一个项目并被列入县里方案,将出资近百万元兴修一个水库和排灌站等设备。种粮再也不怕没有水了。”望着端午节后才种上的水稻禾苗,安徽省广德县花鼓村的种粮大户李大平乐滋滋地说。
  “有收无收在于水。”李大平关于这句农谚有着分外深入的感触。几年前,他和21位种粮大户在当地流通栽培了6000亩土地栽培水稻。谁料到上一年夏天发生了数十年不遇的高温热旱。6000亩水稻因水源缺少、水利设备不配套减产约四成,形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60万元。种粮大户们痛定思痛,决议组成农田水利合作社。说干就干,他们将抗旱机具、农业机械会集一致办理和运用,拟定了规章、交纳会费规范、灌溉放水准则和建造办理办法,当年就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挂号。挂号社员22人,下设工程建造服务站、工程管护服务站和用水办理服务站3个专业服务站。
  “对水库、水塘进行除险加固是合作社建立后着手的第一件大事。”李大平介绍说,他们将14个灌区的水利工程进行了计算,并根据工程损毁程度、灌溉面积及工程建 设量等状况,制订了详细的年度建造方案。2013年使用水利冬修共施行工程建造9处。新增蓄水量11万立方米,触及灌溉面积1200余亩。各灌区社员还自行投入开挖排灌土渠共约3400米,改进了排灌条件。
  “农田水利合作社真是了不得!”社员之一、种粮大户芮国翘起大拇指说。上一年秋收后计算,蓄水状况较好经一致合理灌溉的2000余亩水稻,均匀亩产到达510公斤;前期抢水漫灌蓄水缺乏和水利条件较差的4000余亩,因正值水稻孕穗灌浆期遭受干旱,均匀亩产只要420公斤。
  “农田水利合作社源于民间才智,具有无限生命力。”广德县水务局副局长彭常胜告诉记者,种粮大户建立农田水利合作社对现有的农田和水利设备进行会集办理、分配和改进,是探究水利工程管护的一种新模式。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98  销售电话: 客服信箱: